陳子鑑/台北市上市電子公司處長

賴揆喊話上市公司起薪30K。工商大老認為,台灣的投資環境沒做好,要企業調高起薪,無法解決根本的問題。義守大學教授李建興也認為,台灣起薪低於30K是台灣法規落後、政府行政效率低、兩岸關係僵化等三大因素所造成。唯有處理好這三大問題,台灣的投資動能才能改善,讓企業、人才有信心在台灣發展。

blur-1853262_1280

對於台灣的法規落後、政府的行政效率低劣,很多人親身體驗過,政府要拼經濟,不可輕忽。

我本身在IC設計公司已20年。和業界朋友從篳路藍縷到上櫃,創造了3億台幣年營收;2014年我離開公司,帶著小孩到美國念書。那一年,我也認真思考未來回國創業。

後來,前任職的公司決定以每股139元售予美商公司,總交易金額60.5億元。成功的金母雞為何最後選擇這條路?因為台灣IC設計本益比低,台灣資本市場無法為公司籌措資金,幫助它合併其他公司壯大版圖,最後只好決定賣給美商。

回國後,我經常接觸新創未上市的科技公司,他們的產品設計精良,已有許多國內外大廠使用, 雖然值得投資,但我都很抱歉地告訴他們,只能等他們公司股票上市櫃後,再投資他們。因為當時財政部長張盛和力推的證所稅,導致投資未上櫃股票,不論投資人盈虧,都會課15%證所稅,對我而言,風險實在太大了。

我繳過這樣的稅,當時也問稅捐處人員:「這如同懲罰投資人,不該投資未上市櫃股票, 稅務員卻回答我,「你要先評估它的報酬可以大於15%,是值得投資的才下手啊!」我聽了只能搖頭嘆息!就算是股神巴菲特,也有失誤的時候。企業募集資金困難,研發不易,如此稅制是扼殺企業成長。這不只是在拔鵝毛,分明就是殺鵝取卵。幾個月後,我的創業念頭打消了。

台灣證券市場史上,就有五次開徵證所稅的紀錄,每一次都是失敗收場。最近的一次更使得股市成交量大幅下滑, 股市市值蒸發2.22兆元、證交稅短收550億元,市場資金動能低迷。2013年監察院以決策時機沒有思慮周延,有重大怠失,糾正行政院與財政部。但當時的財政部長張盛和面對在野立委的質詢要求反省,卻表示「無歉可道」。

台灣財經最大的問題,就是少數人把持、壟斷財金體系的職位與權力,這些人高高在上,把稅收超徵當績效,沒有考量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,這些人的心態不是為民服務的,所以造成很多錯誤的施政,讓國家經濟力一再衰退,企業流失商機。而基層的公務員為了達成稅收目標,更會為難甚至欺壓百姓,造成行政效率的低落。

這些財政高官在財經幫的羽翼互助下,退休之後,就去公股行庫當肥貓,這些人沒有法律背景,缺乏現代金融管理知識,搞不清楚什麼是FinTech,年年讓這些公股行庫一再出包,賠個幾十億,然後全民買單,都可以不被懲處 。

兆豐金連三爆,紐約、芝加哥、泰國分行陸續爆出法遵內控問題,華南銀行在紐約金檢也沒過;第一銀行慶富案,公股行庫恐賠201億。2014年前財政部長張盛和不惜讓國家背負背信的罵名,從台新金搶回彰銀經營權,但政府接手後的彰銀, 每年出包金額都是數億元起跳。光是這每年數億元的虧損,就可以幫助多少台灣企業,或資助弱勢團體。

政府對外招商來台投資,被列為拼經濟的首要目標,但是外商來台投資卻日漸減少。一位專職協助日商來台投資的一位稅務律師解開了真相。

他的很多客戶,當初是因為適用租稅優惠而來台投資,但設廠、招人之後, 稅務員卻用暗藏在抽屜下的辦法或解釋函令,來阻擋外商的投資優惠,這些多如牛毛的解釋函令是在法規命令與法律中看不到的,讓這些日商有種被台灣政府坑了一把的感覺。政府一再失去信用, 之後再有任何的租稅優惠立法,都很難吸引外商,甚至連本土的台灣廠商都不願意在台灣投資。

台灣的法規落後,數位金融科技已經追不上世界的腳步,人的問題最大。司法部門行政怠惰,助長財金幫恣意妄為,再加上稅務機關沒有依「法 」 行政,用藏在暗處又從不檢討的函令來刁難企業、百姓,試問,這樣沒有保障的環境,誰敢來投資? 當大家是傻瓜笨蛋嗎?

文章出處:蘋果即時論壇 https://goo.gl/BBKWXw

以上內容若侵犯您著作等相關權利,請留言通知我們,我們將盡快予以刪除,謝謝您。

 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