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法稅改革聯盟主筆室/記者 嘉彣】去年新冠肺炎嚴峻之際,政府祭出多種補助方案協助民眾,希望在艱難時刻攜手全民共渡難關。然而,這些補助政策真的都有順利傳遞到每位民眾手中嗎?日前《蘋果日報》獨家報導〈連2年紓困金遭官署強扣「連救命錢都拿去」〉,文中表示,新北市一位許先生,受到疫情影響使原先服務的製造業工作被迫暫停,加上家中年邁的父親需要扶養,一時之間背負沈重的經濟壓力,許先生在得知「因應疫情急難紓困方案」時,立即提出申請,希望得到一些喘息空間。

然而,在補助金發下來時,這筆補助金卻早已分別被行政執行署新北分署、台北分署兩個單位強制執行了。依據《強制執行法》明文規定,債務人的社會福利津貼、社會救助或補助不得強制執行,因此許先生提出申訴,得到的回應卻相當不同調,新北分署立即返還款項,反之台北分署卻回應「已執行完畢,所以無法歸還!」同樣隸屬法務部的行政機關,作出的處分卻不同,要人民如何遵從與信任呢?

握有剝奪人民基本權的行政執行署,執法時更應該「遵守法律」、「捍衛人權」,而不是把人民當成小偷。近年來有許多違法強制執行、導致人權迫害的悲痛冤案,包括基隆的陳青旭案、補習班主任吳沛純案,都是國家暴力侵害人民,導致人民一生受盡折磨。

根據行政執行署統計,全台每年新增欠稅欠費強制執行案件,從90年189萬件,到109年竟高達1431萬件,超過7.53倍!其中欠稅部分近年皆高達近100萬件,而欠費(包含勞健保等)案件數從100年至109年,新增案件數增加高達76%。

欠稅欠費增加,代表國庫越來越缺錢,只好用盡各種方式增加國家收入,巧立名目跟人民收稅、收費,結果是漏稅、欠稅大戶變少,小額欠費越來越多。但我們不禁要問,政府明明每年都有2兆的稅收,這些錢都花到哪去了?政府管理、財政紀律出了什麼問題?為何除了固定稅收,還需要從人民身上榨取這麼多費用?這種情況下,若官員們缺乏人權概念,一心為國庫收錢拚績效,就會釀成無數無辜受害者。

法稅改革聯盟一直以來關注受到行政機關迫害的事件,尤其稅捐單位與行政執行署,擁有過大的權力,在稅務獎勵金與執行獎金的利誘下,本應依法行政的單位卻變成國家暴力的加害者,因此誠摯邀請大家一起關心法治與稅制相關議題,關心人民自己的權利,才能免於公權力的迫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