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初期,蔣介石任由冀朝鼎浮濫徵稅,又有柯遠芬之輩浮報功蹟,導致國共內戰時大敗共產黨,更導致使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,但時至今日,台灣的政府卻還在使用同一套徵稅制度,民怨四起,難保歷史不再重演。

文:梁心玖

二二八事件迄今已71年而傷痕未逾,政客鼓譟、青年造事,有如在消費二二八的剩餘價值,卻少有人探討背後的真正導因,其實在死傷之下,二二八事件真正的遠因是國民政府濫稅,而濫稅政策的發明人是冀朝鼎——一位潛伏在國民黨最高財經決策層的匪諜。更可悲的是,台灣政府至今仍在忠實執行冀朝鼎政策,就連對岸的惠台31條措施等政策,也是在延續國共內戰至今都不曾改變的經濟戰略。

以下先解讀二二八事件和冀朝鼎的背景,以瞭解冀政策成功之因。

二二八的遠因是中國官場千年不改的貪污惡習,逼人民不得不反。文官平常可以對人民任意課稅,遇到饑荒或洪水,若上級撥發賑災或工程款,就有機會中飽私囊;武將則是設法藉機滋事,或把小偷誇大成叛軍亂黨,若上級派兵平亂,即可加官晉爵,而撥下的糧餉被層層貪污,到了基層士兵手上根本吃不飽,只能淪為盜匪,出征移防就是沿途姦淫擄掠。

1912年孫中山革命只是革掉滿清皇室,各省督軍以下完全照舊。1928年蔣介石北閥也只是微調各省督軍地盤,中下階層官員一樣不變。1945年二戰中國雖然勝利,但貪官治國基本架構依舊。中國學者袁浩著《台灣不教的中國現代史》:「國民政府要從農民手中透過稅收拿一元,就不得不讓基層鄉紳與官吏拿二元甚至三元,幾千年歷史概莫能外」。

戰後這些貪官去台灣和大陸的淪陷區接收前政府的財產,就成了「劫收」到自己口袋,民眾的財產被任意掠奪,致民怨沖天,猶如在各地堆滿了汽油,只等待一絲火苗。大約同時,共產黨經濟決策者陳雲卻是以武力消滅原有的基層鄉紳與官吏,進行血腥的土地改革,免除了中間剝削,讓共產黨地盤的農民自留收入比以前多,共產黨才能獲得大部份農民支持,並以由窮鄉僻壤徵得的稅與糧,抗衡領有富庶地區的國民黨。

文官亂:亂下稅收猛藥的政府,有如公然搶劫

「天才」經濟學家、時任中央經濟研究處處長的冀朝鼎,看到中國官場惡習是共產革命的大好機會,於是發明了一系列濫稅、貨幣、外匯政策,用意在促使人民恨透國民政府,終至民怨如燎原怒火,民怨沸騰,國共內戰只打了兩年,國民政府就敗亡,造成三千多萬軍民死於內戰,也在台灣引爆了二二八事件。

冀朝鼎之父是北京大學法律系主任,冀是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,他考察中國各地寫下博士論文《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》,被同在中國各地考察古科技的英國科學巨擘李約瑟稱讚為:「在中國歷史上探索發展變革的最傑出的英文著作」,兩人成莫逆。這篇論文也讓美國財經學界和政界刮目相看,舉凡中國相關問題,皆諮詢冀。

1941珍珠港事變後,美國與中國結盟,大量援助中國抗日,也由冀居中運作。冀由此進入國民政府財經決策最高層,受到行政院長宋子文、財政部長孔祥熙重用。宋孔兩人背景類似,少年就讀以英語為主的教會學校,青年赴笈美國,並未真正瞭解中國基層,宋更是不能讀寫中文,只能講聽簡單華語,收訊息發政令多依賴冀,因而宋根本不知冀政策闖了多大禍。

冀的政策,一言以蔽之:「與民爭利」,使台灣與大陸人民同受其害,例如重要民生物資(米、糖、菸、酒等)皆由政府專賣,又背負數倍於貨物本身價值的重稅,這使得盛產稻米的台灣竟有許多人買不起白米,甚至餓死,雖然政府能因而獲利,但大部份利益也都落入貪官私囊。

1950年代的冀朝鼎

同樣荒唐的是冀的貨幣政策,用槍桿子強迫人民以離譜的兌換率,拿汪精衛政府的中儲券和日本總督府的台灣銀行券,兌換國民政府法幣,不久後又要兌換金圓券、關金、銀圓券等(在台灣則另有臺幣,後來被新台幣取代)。每一次發行新幣,都是濫印鈔票製造惡性通貨膨脹,強迫財產歸公(其實是劫收入私囊),這讓許多人的財產一夕間變成壁紙,怎能不恨國民政府?以致於當時有人賦詩「蔣家天下陳家黨,宋家姊妹孔家財」,嘲諷四大家族以賦稅和貨幣政策掠奪人民財產,再加上駐防台灣的士兵有槍無糧,購物不付錢還美其名曰「徵收」,這就是光復初期台灣民眾見識到紀律蕩然的國軍,讓人民恨之入骨。

用這種餓壞了的槍桿子來實施離譜的賦稅和貨幣政策,不論在中國或台灣,都有如赤裸裸的搶劫,於是在1947年2月27日,在臺北的貧苦的單親媽林江邁販售私菸遭查緝員打傷,引起路人圍觀聲援,查緝員因害怕眾怒開槍示警,卻誤傷路人致死,第二天此事傳開後引爆人民與官方的流血衝突,這正是冀算準必然會發生的火苗。

武官壞:求功虛報戰果,遲早會被打臉

國民政府上有冀朝鼎政策,下層官員則有柯遠芬對策。柯為當時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,職權名為治安,實為查緝共黨匪諜,而當時軍中對於匪諜已設有重賞。官民衝突對柯而言,正是加官晉爵的大好時機。

二二八事件衝突不久,官民皆有死傷,國民政府派國防部長白祟禧、監察使楊亮功及特派專員蔣經國來臺宣慰並且調查。柯遠芬帶楊亮功等人查看圓山陸軍倉庫前面廣場上的數百具屍體說:這些就是昨晚進攻這個倉庫的奸匪暴徒。楊亮功私下對隨扈透露:倉庫附近並沒有戰鬥過的跡象,死者都是十八、九歲的中學生,又沒有攜帶武器。楊亮功即知曉柯在玩虛報戰果的古老官場詐術。柯又向白邀功:「奸偽已經混入群眾中,積極地在煽動」,又自誇:「寧可枉殺九十九個,衹要殺死一個真的就可以」。

這種冷血狂言讓白大怒,立即斥責柯「古人說行一不義,殺一不辜而得天下者,不為」,並指示「今後對於犯案人民要公開逮捕,公開審訊,公開法辦,若暗中逮捕處置,即不冤枉,也可被人民懷疑為冤枉」。白離臺後上簽呈給蔣中正說「柯遠芬處事操切、濫用職權,對此次事變舉措尤多失當,且賦性剛愎、不知悛改,擬請與以撤職處分,已示懲戒而平民忿」,楊也建議嚴懲柯。

柯除了虛報戰功,還藉機自肥,充分實現毛澤東「天下一片大亂,形勢一片大好」的投機心態。白楊兩人都不知道的,是柯還順便逮捕了幾位世家子弟,包括林衡道(台灣首富板橋林家子弟,後為知名台灣歷史文化學者),劉闊才(後為苗栗縣長,立法院長),名為抓匪諜,實為擄人勒贖,當林劉兩家傾家蕩產籌鉅款賄賂柯,原來的匪諜就不再匪諜了。

其實,真正的「匪諜」就在蔣總統身邊,如國防部參謀次長劉斐中將,第三廳廳長郭汝瑰少將,國軍詳細作戰計畫皆出自劉郭,有趣的是,郭劉互不知對方是匪諜,郭甚至還檢舉劉是匪諜,但老蔣仍重用劉郭二人。

上有政策要抓匪諜,下有對策是不抓真的不抓大的,只抓有油水可撈的,用柯這類官員,國民政府當然一敗塗地。蔣總統渾然不知冀的真正身份,更聽不到民怨,只見稅愈收愈少,只得用盡手段濫稅,造成民怨決堤,但稅款大半落入貪官私囊,政府還是沒錢,就難以調動軍隊,只有採用冀發明的,更荒唐恐怖的手段來徵稅,更加逼人民造反。惡性循環下來,在台灣,就是二二八事件真正的原因。

為了米_-_汪刃鋒
二二八事件前,台灣米價攀升,民眾驚慌搶糧
文武不興,要負責的終究還是領導人

當時黨務及特務領導陳立夫懷疑冀是匪諜,但蔣認為冀有兩個博士學位,新貨幣又要用美金作準備,而冀是最佳的聯絡人,所以仍重用冀。冀一直在財經決策高層出餿主意,直到最後一場大戰平津會戰,蔣見國軍缺乏補給資源,即派冀到北平襄助平津戰區司令傅作義,冀反而邀傅到自宅並成功策反傅,1949年1月21日傅率50多萬大軍投降,蔣才知冀是匪諜,但山河已易手。至此國民政府已無可戰之兵,同一天蔣總統黯然下野。

退守台灣後,蔣經國痛定思痛,避免再犯宋子文柯遠芬之錯。當時蔣經國時常輕裝簡從隨興逛市場,看到麵攤就坐下來吃上一碗,和民眾話家常,貼身侍衛都來不及阻攔,這是誠意結交民間友人,傾聽真正的民意。蔣經國對於民眾關心的民生物資售價(例如米酒和衛生紙),是用盡行政資源即時處理;他對於官商勾結是零容忍,例如1985年爆發的經濟犯罪十信案,經濟部長、財政部長、執政黨秘書長、臺北市黨部主委迅速被辭職,毫不留情。蔣經國逝世已30年,但民間對他的支持度遠超過其他總統,正是因為他聽到人民的聲音,為民興利,而不是與民爭利。

「稅法二二八」再現,執政者似乎學不到教訓

前台大法學院教授陳志龍與法稅改革聯盟在財政部大樓前抗議,痛批台灣財經幫不顧賦稅人權,橫徵暴斂,近四年即超徵5,000億。

媒體報導,稅災戶受到的際遇與當年二二八冤案相當。稅災戶江先生痛訴自己因他人盜用身分開立公司,因此收到500萬元的烏龍稅單,打行政救濟訴訟時還被稅捐機關警告:「稅法獨立於一般法,你官司打贏還是得繳稅單有一位身障者陳先生遭盜用身分,被當成一家公司的「人頭」負責人,最後因繳不出千萬元稅單而跳樓自殺。這些不應發生的違法事件,層出不窮,至今尚未解決。而爽領查稅獎勵金的稅務人員行徑,比土匪更土匪,正如實施冀朝鼎政策的官員,違法的行徑未有長官正面回應,稅法或行政救濟機制,更蘊藏許多保護或鼓勵這類橫徵暴斂行為的施行細則,擺明把人民當傻瓜,人民怎不憤怒?

再看財經長官的言論,猶如柯遠芬再世。前財經首長在立法院公然宣稱:「要講人權就不要課稅算了」,和柯「寧錯殺九九」如出一轍;炫耀「超徵稅收5,000億」,正如柯以青年屍體向楊亮功邀功一樣冷血。另一位首長更為離譜,當立委許添財建議撤銷由最高法院已定讞無罪無稅的稅務冤案時,某乙竟反唇相譏你是要我投降嗎,許斥責他「你就是沒有道理,才會講這種情緒的話,什麼叫你投降」,好像恰似白祟禧訓斥柯。

許虞哲
財政部長許虞哲

顯見,今日政府未見二二八之因,仍然在用查稅獎勵金利誘稅務人員濫稅,又違反憲法用完全沒有規則的實質課稅原則來合法化濫稅,法規仍源自冀朝鼎政策,做法則仿效柯遠芬對策,這樣下去官逼民反的事件必定重演。

願今日政府在追思二二八的同時,莫忘其教訓,應盡速讓現代稅法二二八受害者早日平反,以安定民心。謹建議層峰,與其潑漆醜化老蔣的罪惡,不如徹底效法小蔣的長處,傾聽民意、為民興利,而非鼓動民粹與民爭利。31條惠台措施對於今日台灣青年,正如當年陳雲對於大陸農民的土地改革,財經首長若還緊抱冀朝鼎政策柯遠芬對策不放,歷史必定重演!

文章出處:關鍵評論網

(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,會立即移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