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法稅改革聯盟主筆室】【整理報導】

法務部於5日之行政院會中公布「臺灣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」,其中包含8大人權議題、154項行動方案。針對議題提出具體行動與績效指標,力求於時程內,達成關鍵績效指標。
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表示我國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,是臺灣在人權發展上一重要里程碑,代表臺灣不僅願意承諾並自主履行國際人權公約的義務,更展現我國面對不足之處,願意檢討改善,積極回應國際社會與民意反映,解決需要處理的人權問題。
臺灣首部「國家人權行動計畫」耗時4年,參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(OHCHR)公布之「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手冊」,邀集政府機關跨院跨部會、70多個民間團體、各界專家學者代表,召開多次會議,共同盤點我國應優先推動、促進、保護之重大人權議題,並擬定具體改善之行動及應達成之關鍵績效指標,以確保落實改善相關人權缺失。
法務部指出,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是盤點我國至2014年間,應優先改善的人權議題後,著手行動,以確實改善與民眾切身相關的人權缺失,落實人民基本權保障。
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之8大人權議題包含強化人權保障體制、人權教育、平等與不歧視、強化生命權保障、居住正義、氣候變遷與人權、數位人權,以及難民權利保障。
行政院將成立人權專責單位,由上而下整合跨公約、跨部會之人權業務,以強化人權保障體制。人權教育部分,將建立人權教育監測與成效評估機制,改善我國人權教育重量不重質之問題。關於平等與不歧視之部分,將制定綜合性平等法,徹底解決禁止歧視規定散見於各項法規之現況。青少年自殺為全球公衛問題,交通意外事故死亡亦為我國重大公共安全問題,為此提出解決對策,以落實生命權保障。另將全面研議及盤點居住權保障政策,完備相關法規及措施,落實居住正義。
氣候變遷與人權部分,將修正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」,並將名稱修正為「氣候變遷因應法」;持續推動「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」,以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之衝擊。有關數位人權的部分,因科技日新月異,數位/網路性別暴力案件層出不窮,為杜絕此類案件,行政院立即修正刑法、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等相關法規,並強化被害人保護服務措施。難民權利保障為將難民庇護機制法制化,明確相關申請程序。
臺灣首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之目標揭示,承諾願意將人權保障列入國家整體發展及相關政府施政計畫中,政府資源有效妥適分配及運用在人權保障事務。執行期間為2022年至2024年,特別關注原住民族、LGBTI、遊民、外籍移工、老人、婦女、兒童、身心障礙者、難民等欠缺足夠法律與社會資源保障或被邊緣化之群體。
不打高空、不喊口號,務實落實,為人權實踐之具體行動,才是人民最深的期待。

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