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處:蘋果新聞網

徐晴/台北市科技大學助理教授

瑞典冬天的氣溫通常低於「零下20度」,但有一位住在台北的瑞典網紅說「台灣的冬天讓他凍到受不了」,因為台北的房子「牆太薄」,當時引起網路上的討論,有人說是因為暖氣的關係,有人說是「溼冷」比「乾冷」更冷。所以氣象報告的溫度,跟人們的實際感受確實不同。

【台灣夠民主了嗎?】

經濟學人智庫(EIU)公布2021年民主指數(Democracy Index),台灣在167個受評比國家地區排名第8,總得分8.99,列入「完全民主」(full democracy),排名亞洲第一,贏過美、加、瑞士等歐洲民主大國。這個訊息就像「天氣溫度」和「體感溫度」的差距,對很多台灣人是難以置信的「驚訝」!

經濟學人智庫是透過「選舉過程與多元性」、「政府效能」、「政治參與」、「民主政治文化」,以及「公民權利」五項指標進行評分。確實,台灣有消耗龐大行政與社會資源的選舉文化,人民也都很積極的參與投票,這令歐美老牌民主國家都驚嘆,但對於選出來的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,多數台灣人民卻沒有善盡監督之責,以至於目前的「立法院」變成行政機關的橡皮圖章,執政黨只挑對自己「持續執政有利」的議題進行「短線修法」,對奠基台灣的民主自由並無作為,台灣的民主素養有待加強,才能改變這樣的政治文化。

【稅收超徵的問題】

至於「政府效能」,回台灣居住已3年的YouTube共同創辦人陳士駿,今年初接受媒體採訪時說,他當初只花了5天就把YouTube以16.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Google,若在台灣恐怕要拖個一年半載,「很多稅務問題」是台灣沒辦法吸引或是留下更多優秀創業家的原因,而且想獲得台灣以外的投資,相對於矽谷困難許多,台灣目前環境對創業並不友善。

台灣許多中小企業主、社會菁英、歸國學人已經被台灣不友善的稅制弄到一生努力化為烏有,還負債累累,任憑稅改團體一再的呼籲也無動於衷,去年底的稅捐稽徵法修法,甚至被律師陳長文批「台灣民主法治倒退40年」。

政府的「效能不佳」與「稅制不友善」阻礙台灣留住人才,進而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的幸福感。根據主計總處公布2020年低於「平均薪資」65.0萬元的上班族升至67.88%,金融研訓院所做的調查也顯示,2020年台灣47%的家庭,其家庭年收入低於80萬元,呈現的是「入不敷出」的狀態。

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擴大,年輕人變成「躺平族」,不婚不生,放棄奮鬥。房價被炒到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希望,有建商在媒體直言政府公開標售土地、公然炒作土地價格,是推升房價的最大元凶。

近年來台灣稅收年年超徵,去年更超徵4034億創歷史新高,姑且不論超徵的原因為何,至少要給人民交代清楚「超徵的錢用去何處」,但財政部始終說不清,人民也無法像一些法治國家,可以清楚的在政府的網站上查詢到稅收的流向,這是完全背離「民主」政府的作為。

【勿漠視人民心理健康】

政府鼓勵創業,但不良稅制卻打壓人才;政府制定了許多打壓房價的政策,卻又帶頭炒地皮;針對修憲議題,執政黨竟只想調降選舉權年齡至18歲這一項,對於明顯趕不上世界人權保障趨勢的人權憲章這部分,竟然未曾考慮一併修正,這讓台灣如何與相關國際人權公約接軌!

「人權維護」才是民主國家的核心價值,才是接近人民感受的指標。事實上台灣因為官員貪腐,政黨為了追逐政權,早已犧牲了許多人民的權利,台灣人民正承受著「巨大」的生活壓力,憂鬱症人口年年增加,但2021年國民心理健康預算,平均一個人只有台幣 26.84元,立委邱臣遠說「僅值1碗泡麵」。顯見政府並不重視人民心理健康問題,官員把「看得見的績效」擺優先的政治文化,讓看不見的「人民心理健康」遭到漠視,而這些官員的「績效」很多都是犧牲人民的權利來換取的。

【籲法稅體制健全化】

前財政部長張盛和在2015年獲英國雜誌《The Banker》選為2015年「全球及亞太地區最佳財長」,當時不少人投書媒體「真是誤會大了!」張盛和曾在台北市國稅局局長任內,用立可白修改公文書,強行拍賣人民資產,被立委起底;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批他是「課重稅的鐵血部長」;楊志良說他是「最爛的財長」;他被網路票選十大惡人之首,曾強推「證所税」致台灣經濟損失慘重,又推動短命的「奢侈税」影響許多人至今。

務實推動法稅體制的健全,成為可以抵擋侵害人權「厚實的牆」,建構一個安心有保障有環境,才能讓台灣的年輕人有動力拼未來,這是政府和全民都必須全力以赴的,屆時台灣才是名符其實的「完全民主」國家。

(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,會立即移除)